QQ/微信:330877278

中看不中用?眼高手低? 部分95后毕业生入职被吐槽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3-07-09 分类:留学知识
高不成低不就,一言不合还辞职?

【侨报网综合报道】又一批“95后”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,用人单位对他们评价如何?在北京、上海、湖北、辽宁、安徽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的人们眼中,“95后”毕业生从整体看素质全面,具有视野开阔、知识面广等优势,但受各种因素影响,部分学生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不足。

“进写字楼拿3000不满意,进工厂拿5000不愿意”

《半月谈》刊文,“有的毕业生简历漂亮,但一到面试,问他们一些基本、具体的专业问题,竟然都回答不出来,要的薪酬却比有工作经验的人都高。”北京一家企业一位招聘人员叹息。

这种现象并非个例。一些用人单位反馈,许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,岗位匹配度不高。

一位国有施工企业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邢先生说,近几年招的大学生“学得都偏理论,专业知识不扎实”,岗位匹配满意度仅有70%。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虞秀芬同样称,招来的毕业生跟企业需求对接有差距,并且缺乏创新意识。

“有些同学就是因为专业基础没有打好而失去竞争力。”上海一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说,去年,深圳中学来校招聘,有130多位研究生竞聘但全部落选,落选主要原因是专业考试成绩差。根据学校调研,不少学生自我约束力差,将大量时间用在打游戏上,影响了学业。

“感觉招的大学生不少是眼高手低。”合肥科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介绍,很多学生想进写字楼做白领、拿高薪,但能力又达不到,“进写字楼拿3000元(人民币,下同)不满意,进工厂拿5000元不愿意”。

“上不上班无所谓,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”

“现在学生的责任心、事业心都不如过去,在他们眼里,辞职很正常;他们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,培训时跟他们讲老一辈人奉献吃苦的精神,他们反问为什么那么傻,大不了辞职呗!”邢先生说,近几年来,因受不了工作的苦累,新人流失率越来越高,一年内就辞职的比例达30%,去年增长到33%。

邢先生举例说,有个大学生刚工作1年多,表现不错,公司本打算重点培养,但学生因要回老家结婚,就轻易放弃了工作,称“上不上班无所谓,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”。还有个大学生就因为项目经理说了他一句“你大学学的啥,怎么连这个都不会”,就觉得这是对他“人格的侮辱”,愤然辞职。

一些用人单位反映,现在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,在就业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,追求安逸生活和个人享受,抗压能力较弱。

在人际关系、团队合作、抗压性等方面,一些企业也对毕业生的表现不满意,认为“90后”、“95后”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,凡事会先考虑自身利益。山东大学、武汉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,用人单位普遍认为,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创新能力、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提高。

一家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,“‘90后’年轻人不太愿意跟老员工交流,谦虚学习的态度、团队协作能力欠缺,心气较高。”一家企业负责人说,公司一些年轻人遭遇挫折后通常无法很好地自我调节,有的不想面对干脆就跳槽,抗压能力比较弱。

“学生们都喜欢去好城市、挣大钱,男生比较急功近利,女生缺乏进取心,‘下了班别找我’,累的活儿不去。另外还有一些家里条件好的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,或考研或出国,推迟就业。”辽宁一所高校就业办老师说。

数据:大学生毕业半年内平均离职率超过30%

中新网报道,如今,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的频繁跳槽已不是个例。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,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%,与2016届(34%)基本持平。

这其中,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3%、42%。在本科院校中,“双一流”院校毕业生离职率为13%,非“双一流”院校毕业生离职率为25%。

麦可思研究院今年发布的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也指出,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%发生过主动离职,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“个人发展空间不够”(48%)、“薪资福利偏低”(42%)。

反思:这样的离职理性吗?

对于职场新人越发频繁跳槽的现象,近期,有调查数据给出这样的总结: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,80后则是3年半,到90后骤降到19个月,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。

“大学生不够了解自己,职业规划不清晰。加之部分企业一直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一定的工资增长机制,必然是留不住人的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。

此外,储朝晖也指出,如今,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,学生迫于压力,往往会选择随便就业,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。

对于改变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现象,张车伟表示,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。

“对于离职,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,可以不断跳槽去寻找,去试错,但不可过分频繁。一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,应持之以恒,积累工作经验,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。”张车伟说。(完)